【建设规划】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汉语言文学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日期:2018-04-14  发布人:adminroot77  浏览量:329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汉语言文学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6-2020)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公司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它既见证了公司发展的历史,也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在未来五年,为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为将这一有着优良传统的专业建设成特色更为鲜明,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专业,为贯彻落实《太阳成tyc7111cc“十三五”发展规划》(太阳成tyc7111cc行字[2015]112号)文件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2000年9月,作为太阳成tyc7111cc最先设立的专业之一,既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学与科研并重、强调科研的优良传统,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职称方面: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2人;学历方面:博士2人,硕士9人,学士2人。本专业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协议就业率居全校第一。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太阳成tyc7111cc青年教师课堂竞赛”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出版专著、教材13部,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CSSCI 2篇,取得鉴定成果1项,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厅级课题多项。本专业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不断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努力办出特色,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除有专门的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定期举办“中文系之夜”、“诗歌文化节”、“戏剧文化节”、“小说竞赛”等学术文化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以求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少学生在省内外各种赛事中获奖,考取研究生与国家公务员人数的比例逐年大幅度上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优秀人民教师的摇篮,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摇篮,是培养模范国家公务员与新闻媒体编辑的摇篮。

二、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围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题,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水平一流的团队队伍,同时,将本专业建设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就业率名列全校前茅,自身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

三、团队队伍建设

1、团队队伍的结构建设

本专业团队队伍的结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年龄及职称结构建设

本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2人。教授的年龄偏高,且都是由外校引进的。因此,本专业的首要建设目标是,力争在五年的时间里,建设一支年轻且职称结构合理的团队队伍。具体来说,在职称方面,学院培养至少一名教授,且年龄不超过50岁;4名讲师中,至少3人晋升副教授,且平均年龄不超过38岁。在学历方面,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力争到达30%;老中青教师梯队鲜明;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100%,并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百分点。

(2)学科带头人和主讲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本专业涉及语言与文学两个方向,为此,本专业在未来五年中,计划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培养有较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及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讲教师两名,一名为文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讲教师;一名为语言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讲教师。鉴于文学和语言所关涉的二级学科的多样性,本专业准备选定三个二级学科方面有潜质的教师重点培养,一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个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是现代汉语。这三个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和主讲教师的职称,至少是副教授。从而使本专业在这三个方向上,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具有相当影响的方向。

2、团队队伍的师德培养

师德培养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师德培养方面,本专业主要从“以生为本”的信念教育和教学态度的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力争使本专业的所有教师,严守师德师风“红七条”,即《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践行者。

3、教学研究项目的培养

教师要教好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态度和教学技巧,而且需要对教学规律的深入认识,因此,为了本专业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需要对本专业的教学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而为了研究,则必须时时思考教学问题,为此,本专业将在未来五年中,引导教师关注教学中的新倾向、新问题,并将这些倾向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资料积累,为形成教学研究项目做准备,也为申报学校、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教学研究项目做准备。在未来五年中,本专业力争申请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三项,省教育厅项目两项,教育部研究项目一项。

4、科研项目的培养

培养的目标是形成本专业教师自己的研究特色。其中,根据自己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深化,是培养科研项目的基本依据。本专业将在这个基础上,在五年的时间里,首先至少培养出能竞争教育部科研项目的课题一个。

四、教学建设

本专业的教学建设秉持突出师范特色,兼顾多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展开。其中,突出师范特色,又是本专业教学建设的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与实践化

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的基本理念就是认真执行教育部的学科教学方案不走样,让每一项内容都落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其实践化就是根据本校的实际,设计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依据公司“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稳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彰显特色”的办学思路,坚持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中,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革新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目标:

(1)乐教。培养师范生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师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懂教。培养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掌握公司产品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状况。

(3)会教。培养师范生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普通话和板书达标;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

(4)善教。培养师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较为强劲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后续发展潜力。

2、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

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要做到有思路、有计划、有重点。我们将结合本系特点,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知识、理论的先进性,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既提高理论性,又加强实用性;既要宽基础,又避免多而杂;既强调知识、理论的提高,又注意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包括:

(一)更新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

将新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常规活动课程四大板块,力求实现教学观念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结合转变,教学内容由以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转变。同时,课程类型趋于多元、多样,既有专业课程,又有通识课程;既有传统课程,又有MOOCs(慕课);既有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创新创业课程。

(二)优化学分设置,注意学科交叉

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课程的学分及总学分,注意课程在各个学期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某一学期课多、某一学期课少甚至没课的现象。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文理渗透,将学科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造就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三)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将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等纳入课程体系,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在课程建设中,为培养创新型与创业型人才,本专业将加强“专业特色选修课”的建设,这些“选修课”不仅是彰显本专业特色的课程,而且是引导学生选择课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平台。这将是本专业要重点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加强教材建设,出版自编教材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本专业不仅选用国内获奖教材或最新教材,而且,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公开出版自编教材一到两部。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以教改课题研究为抓手,力争做到本专业有2门以上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获得校级精品课程或特色课程称号,并为申报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做准备。

3、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实习组织管理工作,使每年学生的实习效果都达到良好的水准。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适量地增加。

4、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

指导毕业论文,是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符合本专业实际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和质量评价标准,而且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让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数量适当,并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有学术意义的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论文指导既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过程,也从中提炼出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个问题。

5、进一步做好学生科研活动的引导、组织工作

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是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本专业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与组织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课外科研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为他们发表论文,甚至出版著作、获得专利等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力争使本专业的学生至少有10项以上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或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2015.11


收藏本页